长生不老真能实现吗?虽然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答案配资平台官方网站,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此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并提出了多种理论与设想,其中一种颇具启发性的观点认为,有一个流传千年的古老悖论,可能给人类指出了方向。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这个悖论被称为“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最初由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us)提出。
其内容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有一艘船需要长年累月地在海洋中航行,随着时间的流逝,船体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会逐渐坏掉,为了让这艘船能一直航行下去,船员们采用了一个策略:如果船上某一个部件坏了,就用一个功能相同的新部件将其替换掉。
图片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这艘船上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初的那些部件了。现在就问题来了,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一艘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那理由是什么呢?毕竟它的每一个部件都被换掉了,而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它又是在哪一个部件被替换掉之后,变成了另一艘船呢?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对于每天在这艘船上生活和工作的船员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似乎很简单:因为在整个替换过程中,这艘船的航行功能完好无损,其结构一直稳定可靠,承载着船员们在大海上航行的所有使命,所以从功能上看,它一直都是“那艘船”。
好的,现在让我们把思绪从这古老的悖论拉回到对人类自身的思考上。人类无法永生,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人类身体的每一个部件都会逐渐地“坏掉”。
所以一个迷人的设想就是,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旦身体任何一个部件坏了,就用一个新的部件将其替换掉”,就可以实现生命的无限延续。
进一步想,相较于有机生命体的脆弱性,机械系统在可维护性与可替换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因此人类还可以逐步将自身的生物身体彻底替换为机械身体,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断地维修、升级和替换,人类就可以完美地实现长生不老。
图片
这听起来很诱人,因为人类目前的科技,都可以制造出不少人类身体的部件,所以我们可以乐观地认为,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就应该有能力制造出可供自己使用的“全套”的机械身体。
然而按照这样的设想,其他的都还好说,但如何将人类的意识转移到机械身体上去,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由于人类的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无法被直接观测或者测量,因此我们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研究意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目前对于意识的了解,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在遥远的未来里,人类意识的本质都将会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实际上,前文提到的那个流传千年的古老悖论,就可能给人类指出了方向。
虽然我们搞不懂意识的本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类的意识建立在大脑上,从微观层面来看,人类所有的思考、感受和记忆,都源于大脑中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协同工作的结果。
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把大脑看作是那艘“忒修斯之船”,而将人类的意识,看作是船上的“船员”。船员(意识)的存在,依赖于船(大脑)的正常运转,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制造出一种“人造神经元”,能实现我们大脑中原有的生物神经元同样的功能,那么接下来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我们可以像替换船上的部件一样,开始逐步替换大脑中的神经元,这个过程可以非常缓慢和精细。比如说(只是打个比方,别介意),今天我们用一个人造神经元,替换掉你大脑中一个的生物神经元,替换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观察,确保你的意识、记忆和思维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确认安全后,我们明天再换一个。
等技术更成熟了,我们可以一批一批地换,比如一次替换某个功能区域的几百个甚至数千个神经元,时间间隔也可以适当地缩短,每一次替换后,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船上的船员”——也就是你的意识——安然无恙。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大脑中的生物神经元会被人造神经元逐渐取代,直到有一天,你大脑中所有的神经元,都换成了人造的。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一次替换都微乎其微,你的意识体验就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最终,你的意识就被完整地从生物大脑转移到了机械大脑。
需要知道的是,从技术原理上讲,这并非天方夜谭。因为科学家们现在就已经在研究各种神经接口技术和人造神经元模型,随着脑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的持续进步,制造出足够小、足够高效、能与生物组织完美兼容的人造神经元,在未来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可以看到,这种“渐进式替换”的方案,就能够让我们在不理解人类意识本质的情况下,将人类的意识转移到机械身体上去。如此一来,就为人类实现长生不老指出了一条理论上可行的“捷径”。
尽管这条“捷径”很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难题,但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配资平台官方网站,或许我们可以乐观的认为,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人类真的能突破自然规律的限制,从此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